在尖沙咀上班是一種福份。
自去年底轉戰尖咀後,數月來在海港城一帶品嚐過不少美食,有高級餐廳,也有地痞飯店,可謂食貫中西、天南地北、快餐麵包,應有盡有。數週前, 經同事引領下,走到海防道天橋底的大排檔用膳,一嚐富貴地區的市井地痞滋味。從花店一直往前走,穿過帶點髒亂的街市,濕漉漉的地板,黑漆漆的空間,來到燈火通明,亂中有序的食肆。在這以前,從未踏足這個神秘食區,要是獨個兒來,怕且已‘回頭是岸’。這裡有出色的牛丸粉,有西式茶餐,也有碟頭飯,別有洞天。這裡的食客很多樣化:有西裝友,有OL,有地盤工,有年長的一輩,熙來攘往,好不熱鬧。發現這個新天地,猶如發現了哈利波特的9又3/4月台一樣,滿心歡喜。
近來特別注重健康,刻意吃得清淡點,為免與同事的意願有所違背,有時會選擇獨個兒吃。經過三天的假期,今天中午沒甚胃口,卻特別有雅興想到這個小天地吃一頓飯。頭一趟獨個兒來,帶點戰戰兢兢,穿過有點迂迴的小路,走到德發牛丸的檔口坐口,叫了一碗牛丸米,一杯熱鴛鴦,不知那裡來的胃口,還叫了一個‘新嘢’。
這個‘新嘢’,相信已是廿多年前的產物,歷史不詳。所謂‘新嘢’其實是用一塊烘過的厚麵包底(小時候烘多士搶著吃的那一片),塗上花生醬、糖醬,切成四份,再於每份加上薄片鮮牛油而成,味道有點像西多士,但卻沒有西多士那份炸的熱氣和甜到漏,美味可口。大概是因為那個特別的名字,加上獨特的地點,讓一位廿多年前在理工讀書的朋友一直回味,還告知我這個相當具有歷史的‘新嘢’。還記得她告訴我時,我還取笑說:真怕叫這‘新嘢’時,別人可會以為我是‘史前動物’!
一邊吃著‘新嘢’,一邊在想:為何這地方和食物好像從沒在<飲食男女>、<U>、<新假期>等眾飲食雜誌中介紹過呢?是因為這街市食檔太隱敝嗎?是沒有人欣賞這‘新嘢’嗎?還是這‘新嘢’已經太舊了嗎?‘新嘢’就在這秘密基地‘新’了廿多年,好像一直也沒有被泄漏出去。對於從來‘一窩蜂’的香港食肆文化,這可算是一奇蹟。
吃罷,發現食檔的另一端,有著綠油油的風景,便朝著那方走去,探索那一頭是怎樣的風光。一個小公園就在出口處,座落於行車橋旁,看來是工人們休息的勝地。走過一街口,又回到那熟悉的‘堀頭巷’亞士厘道,就像短途探索完畢,收起秘密,回到現實一樣,悠然自得。
在一個超市井的地方,來一客‘新嘢’,緬懷一下吃麵包皮的‘舊’,咬一口地地道道的矛盾情懷,特別滋味。這個下午,特別精神爽利!
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